主題/分類
資訊滿載的時代不焦慮,每日微學習,補充教育趨勢。
立即加入
依據 SEL 五大核心能力(自我覺察、自我管理、社會覺察、人際技巧、負責任的決策)分類,精選《翻轉教育》平台國內外教師們分享的優質範本資源、教學分享文章與回放影片,快速掌握 SEL 融入班級經營與課堂活動的最佳策略。
整理 AI 數位工具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相關教學介紹、應用經驗分享與延伸學習資源,可透過工具、應用面向(教學/行政/班級經營)與教學年段等方式篩選與快速查找。
期末改考卷、寫評語、出作業⋯⋯等瑣事,常讓老師們忙得焦頭爛額。《翻轉教育》精選實用的期末教學資源包,期待能幫助老師更高效完成教學工作,也想和每位忙碌了整學期的老師說聲「辛苦了!」、「謝謝您!」
會考倒數,老師、學生與家長必備的關鍵資源!如何協助學生精準掌握考題趨勢,穩住考試心態?老師、家長如何成為考生最堅實的後盾?一站式備考資源,幫助學生高效複習,穩穩拿高分!
翻轉教育10週年了!我們準備了一封信給各位老師們,邀請所有一起成長的老師們寫下對自己的感謝,也一起邁向下一個365天。
學生寫作常常「寫不出來」、「詞彙不足」、「文不對題」⋯老師可以怎麼教?《翻轉教育》整合國中小各年齡層的作文教學資源和文章,一起幫助提升學生作文實力!
全台5年內將有校長退休潮,同時少有年輕老師願扛起校長、主任職位,且規模愈大的明星學校,愈找不到校長。近年多縣市教育局處出奇招鬆綁校長甄選、遴選制度,盼留住合適人才。校長荒將如何衝擊教學現場和我們的下一代?
「希望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、「希望孩子積極進步」,關鍵在於是否擁有能夠接受挑戰、擁抱失敗並不斷精進的思維模式。透過成長型思維測驗與學生一起認識思維模式,迎接成長!
開學,是考驗教師的激烈戰場。《翻轉教育》精選從暑期到開學週的熱門急救資源讓你依序檢核與應用,包含教室佈置、班級課務管理、開學活動到教學備課等主題,讓老師們游刃有餘迎開學!
近年少子化浪潮加劇,全台許多學校面臨關閉的危機。《親子天下》獨家調查發現,113學年全國將有18所國小走入歷史,是近十年來最多。小校該不該廢?會對老師、學生、社區造成什麼影響?深度專題帶你一探全台小校廢校的糾結與無奈。
雙語政策將在新政府上任後進入下半場,《親子天下》獨家調查公校雙語現況,在過去雙語政策的全力衝刺下,儘管全台雙語公校遍地開花,現場仍存在巨大挑戰。調查發現,教學現場在雙語熱潮之下一直懸而未解的隱憂…2030雙語政策,下半場要如何走下去?
少子化下,學生數過少、無法設資源班的小校漸增,仰賴全台2192位「特教巡迴輔導老師」每週巡迴多校照顧、輔導。偏鄉每師巡迴範圍尤大,須舟車勞頓照顧「又偏又特」的雙重弱勢生,自己也成教師界弱勢。他們為何堅信這份工作辛苦卻重要?身兼跑最多融合教育現場的老師,他們又看到哪些普特融合推行難題?
同學間的衝突、課業與人際帶來的挫折壓力⋯⋯學生的情緒風暴每天在教室中上演,老師可以如何協助?精選「情緒覺察、情緒表達、情緒管理、同理他人、人際關係」五大主題教學資源,老師可以帶學生循序漸進的從認識情緒開始,學會與自己、他人的情緒共處。
一天校慶,3個月準備期?上傳一張你最想分享的校慶照片、確定照片沒有清楚人臉,並為照片寫上文字說明,介紹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,一起蓋個老師的校慶照片樓!工作的意義?
願意兼行政的老師愈來愈少,各縣市中小學候用主任甄選,從10年前競爭激烈,到如今不足額錄取成常態,校園每年暑假上演「行政大逃亡」。全台主任、組長行政人才荒,如何衝擊教學品質和未來?在行政工作崗位長跑超過6年的主任,又如何看待這份工作的意義?
面對「班班有網路、生生用平板」的政策,你是否已準備好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?讓我們一起將數位工具帶進教學現場,化數位能力為教育的助力。《翻轉教育》整理「十大數位工具」攻略,搭配學校行事曆,提供操作說明及使用示範。
當未來精熟知識的能力將被 AI 所取代,從真實情境中轉化知識的專題式學習(Project-Based Learning, PBL)更加重要!如何開始設計PBL教學課程?《翻轉教育》整理「給老師的PBL專題設計實作指南」,內含PBL課程設計SOP、範例下載、案例分享等資源整理。
今年為第10屆國中教育會考,《親子天下》精選10年來的9個關鍵數據,解析全台最多人考的升學考試。從最多人錯的考題到各科增A減C情形,解析國中教育難題:面對素養考招趨勢,為何大多數國中教育仍是鐵塊一板?給老師的啟示、未來會考生的學習方向是什麼?
每帶一個班、教學的每一天,都可能遇到不同的親師溝通挑戰。開口溝通前,腦中揣測對話發展各種可能,難免感到壓力。不過,溝通是有方法的!《翻轉教育》整理「親師溝通急救包」,集結溝通專家、有經驗教師們的分享,陪老師面對溝通變化題,也安頓自身情緒。
知識問AI就有答案,怎麼讓孩子學得更有感?在台灣大多數的課堂似乎學習歸學習、生活歸生活,傳統教育無法培育未來孩子需要的能力,連結真實世界的「專題式學習」(Project-Based Learning,PBL),成為全球教育的關鍵字。
每年,一群嚮往教育之路、參加教師甄試的準老師們,必須一關關通過筆試、試教及口試。面對愈來愈激烈的教甄,準老師們該如何準備?曾擔任評審或資深現場教師的建議是什麼?
面對大眾高期待、變化快速的大環境,老師不斷被賦予更多重擔。再多熱情,也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⋯⋯老師的身心健康,影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、教育的永續,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,需要被更多人看見。
2018年底行政院通過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後,許多公校開始推行雙語教育,然而3年多來、許多老師仍困惑,什麼是好的雙語教學?又該怎麼教?
108課綱首屆高中畢業生今年即將入大學,《親子天下》獨家調查全國600多名大學入學審查委員,究竟首屆新課綱生有哪些不同?
2021年底教育部宣布四年兩百億元投入「生生用平板」政策,影響全國中小學親師生。但在平板到位前,疫情確診數字仍持續攀升,政策有給予老師準備時間嗎?這筆數位投資能否為台灣教育帶來真正的數位轉型?
在普通班碰上特殊生,經常有挫敗、有困惑、有沮喪、有不甘心⋯⋯ 仔細想想,那些張牙舞爪的姿態,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在的恐懼與無助;他憤怒的情緒,來自於他討厭自己身體的殘缺。他們特別,卻也同樣渴求關愛與接納。 能接住這份「需要」的,可能就是周遭的老師和同學。
與學生互動的日常中,沒有老師能把握永不犯錯。6位老師提筆寫下他們的第一線經歷,當時的天人交戰與淚水,至今仍然深刻。 失敗讓我們傷痕累累,學到的一課卻寫進我們的學習歷程。我們不是完美的教育工作者,卻是勇敢且真實的。
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,是教學現場常見的難題。我們無法永遠為孩子解答問題,卻可以為他們開啟探究思考的路徑。一起看看國內外名師、專家如何在生活中鍛鍊思考力
恐怖情人與親密關係暴力事件頻傳,校園中應更視兩性平權與情感教育的課題,從理性選擇戀愛對象開始,如何經營一段關係、如何情緒表達與互動、甚至最後好好分手,攸關孩子一生的幸福。
實驗教育三法上路第6年,各類實驗學校2021年已來到破250家,父母在替孩子選學校時,要注意的事情更多了。實驗教育從「量」變進入到「質」的改變,今年要幫孩子選校的你,有哪些新趨勢、新挑戰需要注意?
追求共好,能解決真實世界難題,也是108課綱期待的學生圖像。一起運用有趣測驗、豐富教學資源認識SDGs,把學習用在讓世界更美好上。
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,推雙語課程的公校大爆發,校數2年變3倍,儼然成了許多學校的特色亮點,雙語教育看似蓬勃,但師資、課程設計、偏鄉資源,真的準備好了嗎?
「自主學習」是108課綱重要內涵,不僅每週多2-3小時「彈性學習」,也有近9成大學科系會看「自主學習計畫」,但許多高中生仍不清楚自主學習的目標,也有學校挪用彈性學習來補課,為何美好理念難以執行?
9月開學後,結合實體、線上的混成教學,將是後疫情時代、未來學習的新常態。究竟混成學習是什麼?親師生如何因應這樣的教育新變革?
台灣每年有近2萬名流浪教師為了成為正式教師到處去考試。但平均5%的錄取率,讓教學現場每7位就有1位是「派遣教師」。每年重新聘任讓更換老師更頻繁,孩子和家長也要和好不容易熟悉的老師說再見。這些老師常被當「工具人」使用,他們在學校又會遇上哪些荒謬事?
2019年起教育部將「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」列為九大核心素養之一。假訊息氾濫,無論大人孩子的大腦思考力每天都被攻擊。全台首度媒體素養萬人調查、獨家檢測假新聞受騙指數、精選六步驟破解假訊息、專家聯合對抗假新聞,讓你快速提升數位思辨力⋯⋯
特別專題
《今晚不背公式,只說故事─8位影響世界的臺灣研究學者》一書是第一本由國人自製,以臺灣研究學者生平故事為主體專書,有兒少科普的智慧內涵、還有有傳記故事的趣味,從生活化、人文視野的角度出發,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與饒富趣味的內容,呈現專業的學研成果,帶領孩子一窺從科學的樣貌,也激發他們探討科學的好奇心。
108課綱讓高中社會、自然領域各新開一門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。看似與過往的實驗課差不多,課程背後的設計理念有什麼不同?在「沒有課本、無固定教法」的狀況下,老師該怎麼教?而即將在111學測初登場又該怎麼考?這裡一次幫你整理。
110學測進入最後倒數,如何用對的方法、朝對的方向,讓複習更有效率?《翻轉教育》邀請高中各科老師,從題型趨勢、考題示例、複習策略、應答技巧等面向,分享實用的考前衝刺提醒。
每年有超過50%的國中畢業生進入高職就讀,108課綱上路後,高中會大幅增加選修課,大學選才有顯著改變,而高職呢?高職的5大改變將會如何影響未來就讀高職學生的學習?為什麼高職拚證照的亂象,會是108課綱實施的大石頭?
108課綱已上路,影響不只國中小,大學端也因為小學至高中的學習策略和方向改變,在選才和課程上面對革新的關卡,挑選新生再也不是只看紙筆考試分數。《親子天下》推出一系列的指標大學專訪,幫助你掌握教育的趨勢和未來人才的培育方向。
無論是STEM,或是再加上一個字母A(Art藝術),變成STEAM,這些概念,已成為全球的教育關鍵字,更是美國下一個5年國家競爭優勢的發展方向。 STEM、STEAM如此火紅,到底跟傳統教學有什麼不同?投入STEM、STEAM教育,需要做好什麼準備?
五、六年級生的父母都是大學畢業才出國,但這一代的高中生,更早就要思考大學要在哪裡讀?中國和香港的大學用學測就可以申請,今年申請人數成長引起媒體注目,但高中的校長、老師認為今年只是小爆發,5年內將會大爆發。
15年公辦民營歷史的宜蘭人文國中小,近來因18項課程、人事和會計違規事項,在11月底遭縣府教審會決議提前解約,引起各界關注。人文中小學是宜蘭縣第一批成立的公辦民營特許模式學校之一,在實驗教育三法正在修法大鬆綁之際,人文的辦學危機,除了學校何去何從值得關注,更給了台灣公辦民營實驗教育什麼樣的思考?
誰說人生得在規定的時間內一起長大和晉級? 5個自學生的故事、5條不一樣的學習路,他們選擇在體制教育外,以特別的方式自主學習,他們有什麼失去?又看見了什麼風景?
會考進入倒數階段,又適逢疫情高峰,考生心情是否保持穩定、平常心顯得格外重要。翻轉教育從基礎的作息、心態調整到5大科最新考題趨勢與疫情影響範圍,協助考生、師長正確掌握複習策略與應考技巧,陪孩子一起安心面對110會考。
在台灣,大學入學考什麼?怎麼考?深深影響著高中甚至國中和國小的學習。課綱上路,大學考招變革迫在眉睫,看看其他國家的大學如何設計和革新制度,挑選適合的學生?如何讓高中的學習充實豐富?如何讓不同天賦的學生被看見?
107學年起,所有高一以下的學生,都將採用以素養為導向的新課綱學習,110學年起也會依照新的方式進入大學。這些變革如何影響到國中小現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