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底行政院通過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後,許多公校開始推行雙語教育,然而3年多來、許多老師仍困惑,什麼是好的雙語教學?該怎麼教?又為何而做?
翻轉教育追蹤這場雙語熱,看見政策為老師帶來轉型陣痛及挑戰。
政府規劃到2030年,全國高中以下學校,每3所就有一所於部分領域課程實施雙語教學。
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表示,政策推進校園時,教學者應該思考「哪些事對學校是最有幫助的?」
他也提到,國小新課綱還沒跑完一輪,又要投入雙語教學,對一些學校來說擾動很大。如何讓學生在穩定的環境裡學習,才是關鍵!(更多林子斌教授的建議請 點擊前往)
中小學教師及教育學者,分享在課堂中關照不同程度學生的方式包含:
1. 透過前測掌握學生英文程度
2. 隨時觀察學生狀況、營造安心學習環境
3. 利用圖片、影片、動作給學習提示
更多雙語課程設計的建議請 點擊前往
CLIL模式(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,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)的課堂有「學科學習」和「語言學習」兩個目標。
EMI模式(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,全英語授課)是將英語做為學習的「工具」,比起英語學習,課程目標仍以學科內容、專業知識為重。授課時,通常是學科領域教師用英語來傳達知識內容。
更多雙語教學法的差異請 點擊前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