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提案中,可以比較清楚看見這幾年大家強調的「以素養為核心」、「以現象為本」的教學理念,這是非常正面的事,顯示108課綱在推動過程中,能喚起大家的重視與認同。以下是我這次評選的幾個觀察:
觀察1:教育創新老師的培訓 跳脫傳統師培體系
學校教育因為受到科技化、知識普及化的影響,教學的系統正在解構重組,教學方法、內容或形式都開始非常多元化。這些教育創新100的老師,很多不是傳統師培系統出來的老師,但他們在教學現場扮演一定的角色,這會成為未來校園普遍的特色。所謂教育專業,需要大家去重新思考。
觀察2:體制的支持是成功關鍵
今年提案中,行政單位願意去改變教學,比過去幾年更明顯,很多縣市政府,願意去引導、支持或陪伴教學現場教育創新的工作,值得肯定,因為教育創新最後還是要有體制配合,才是成功關鍵。
觀察3:大學端的投入
今年大學端的計畫比過去多。過去幾年,大學對在地教育的關懷與重視開始萌芽,能把大學知識和國中小教學有更好的連結,是未來值得努力的事,畢竟大學端的知識系統比較清楚、知識基礎也比較雄厚,如果能讓這樣的能量更多元發揮,對國中階段的教育改革和教學創新,會有很大幫助。
以這次評選的台大為例,其實很多都還沒做好,但它有勇氣主動面對和解決,清楚提出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關鍵問題,值得鼓勵。在國中小部分也看到,很多老師會因為108課綱的需要,在教育現場逐步去自我改革,這很難得,很值得肯定。
觀察4:教育創新創業能量尚不足
這次評選中有教育創新創業,從經營面來看,在能量上看起來不是很清楚或很足,目前看到的都還是非常微型的個人事業,未來如何形成新的平台或生態,來引領民間力量,值得去思考。這幾年實驗教育在國內蓬勃發展,這麼多的單點式創業,如果有個實驗學校去吸納,說不定就變成新的實驗學校的課程,實驗學校跟民間自發性的動能如何連結,是很重要的。
在教育創新的社會面,我看到較多典型的共享經濟模式,社會上有些閒置的人力,願意用自己的資源去關心教育的現場,這個模式是當前可以努力的。不過可惜的是,這次評選看到大家都在做平台,而且平台的力量還沒那麼大;未來需要把有效連結供需雙方的平台,做得更有效率、更精緻、更有公益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