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審時有一個老師用「跨、共、創」這三個字形容教學的改變,我覺得用得很好,可以綜整108課綱推動至今第4年變化,課程發展更有脈絡且正向發展。
「跨」。我們可以看見歷史老師可以透過ChatGPT幫助學生學習、發想報告架構。也可以看見地理和地科老師、國文和化學老師、數學和公民老師共同備課、發展課程。像是在均一,就很需要能具備跨領域專長的人員,如具備行銷能力、師資培育的軟體工程師等。
「共」。有了跨就需要有共同機制,幫助統合。我看到有老師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共同合作,例如中山女中老師透過駐班、跑班雙師合作,創造不同領域教師激盪出更優的教學模式與班級經營策略。又或者是南港高中老師透過互動度更高的Butter視訊平台來進行共同備課等,都很值得參考。
「創」。這裡可以稍微延伸,不只是長出原本不在教科書的東西,政府部門在跨部門協作上也應該要作為領頭羊,帶頭跨出去。例如,雙語教育在教育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理當協作推動雙語教育,但目前卻沒有看見緊密連繫,相對可惜。若有些政策面能相互整合,就會看出跨領域、跨部會共同創造的新教育典範。
••••
•••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