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傳金   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

教育創新100要選的不是100分的例子,而是想要匯集100種教學創新的課能性,所以我們評選很重要的目的,是看出不同團隊和課程不一樣的教學典範。

這次看到很多從自己學校周圍開始,漸漸深入社區的校定課程、多元選修課程。利用學校周圍的社區環境找到真實議題,無論在地方工業區或是漁村等,非常可貴,也會因此看見課程發展的多樣性。

很多團隊深耕多年,尤其很多做得好、可見永續性的課程多是花費三至六年時間耕耘,所以課程不是準備一天就能達成的,尤其這類課程,需要與居民建立起信任感,更需要花時間經營。

這次我們看見,不少待在學校比學生還要久的老師們,透過一年年累積經驗,帶著不斷累積的知識、更新,讓教學更有厚度。

我也建議,各大學USR團隊,應該要比國、高中課程走得更深,擴大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連結度,並且提高比例。目前USR課程在各大學佔比相對低,受限於很多必選修課程,無法改變形式,以清大為例,每學年開出六千多門,但USR約佔比1%不到。但若能將USR融入必選修課程,會是不錯的方式。我也會期待,當108課綱學生漸漸佔據大學每一個年級,將促成大學改變,帶動教學上更好的質變。

要提升教學品質和深度,跨學制、跨年齡、跨學科的合作是這次看見值得多加推廣的方式。幾個案例中,包括:國中與社區大學合作、高中學生到偏鄉教書、大學團隊與國小合作開發課程等;另外,如公民科與數學科老師合作、國文科與生物科老師共同備課等,都是跨域幅度很大的案例,課程令人驚艷。

••••

其他評審

唐富美 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創辦人
曾任朝陽科大師培中心、亞洲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、幼兒園園長、室內設計師。為了自己孩子找尋不到合適幼兒園而決定投入幼教領域,超過25年的教學堅持,成為台灣唯一兩度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的私立幼兒園。專長:幼兒園組織創新與領導
李吉仁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執行長
臺大國際企業學系名譽教授。協助多家大型企業的策略規劃、轉型與高階人才發展;也是馬拉松跑者,成功完賽世界6大馬拉松賽事。退休後仍積極培育人才,在誠致發展出KIST模式,協助偏鄉學校轉型,並擔任School 28校長,培育社會創新領域人才。
陳劍涵 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理事長
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第十任理事長,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,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培處副教授。常年致力於國際教育,以培養具備全球觀的世界公民。
陳雅慧 親子天下總編輯
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,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,2010年加入親子天下,財金領域轉到教育,在親子天下建立了縣市教育力調查、多次負責國際採訪、重要教育政策和台灣實驗教育深度報導。
陳佩英 師大教育系教授
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博士,曾服務於私立華梵大學、國立清華大學,現為臺師大教育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、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。2007年起,擔任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計畫主持人,和近30位學者與實務工作者推動,服務的高中已超過300多所。
  • ••••

    主辦單位

                親子天下   

    共同推動

    會員服務條款 | 隱私權政策 | 客服專線:02-2662-0332 | 客服信箱:edu100@cw.com.tw
  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所有內容調整之權利
    Copyright © 2023 親子天下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轉貼節錄
    icon_BackToTop